解忧公主与汉文化景区
----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解忧公主(上)
央视八套每天四集连播《解忧公主》,听说这个消息,我紧急准备了小板凳、瓜子、汽水、香烟,早早坐在电视机前,为了防止剧情太感人,还特别准备了面巾纸。为什么从不看电视剧的我这次如此积极?只因这个解忧公主,与我亲手发掘的狮子山楚王陵,与我们汉文化景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开播没几分钟,我就忍不住笑出声。乌孙王子在去长安的途中遭遇匈奴人的伏击,此时沙道两边,爆破连连,要是匈奴人当时就掌握了火药技术,早就消灭了大汉王朝,不,早就统一全世界了。那些匈奴武士从沙中突起,拖着巨大的兵器,是个什么鬼?考古学家告诉你,我完全不知道当时就有那么威武的冷兵器,要知道汉代初年,一把细长的铁剑就是吹毛断发的利器,之前的武器都是青铜的,匈奴人还没有那么高的冶炼技术。
不过我完全理解,影视剧么,不可能是干巴巴的历史教科书,不编的惊心动魄谁去看?就凭史书上散落的一鳞半爪的几行字,不演义演义,怎么拍的出历史剧?
历史上的解忧公主,出身是非常悲惨的,今天我就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解忧公主的故事。
先来说说解忧公主的家世。汉高祖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,大哥早逝,二哥刘喜是个庄稼人,刘邦登基后被封为代王,弟弟文信君刘交能文能武,追随刘邦出生入死,平定天下后被封为楚王,辖三郡三十六县,都彭城,也就是今天的徐州。刘交去世后,长子刘郢继任楚王,在位四年驾崩,刘郢的长子刘戊接任楚王,根据史书记载推断,刘戊任楚王的时候,大约才十岁。
这个刘戊在汉史中是个戏份很重的角色,他与吴王刘濞(就是那个庄稼汉刘喜的儿子),联合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“吴楚七国之乱”,兵败自杀,成就了一代名将周亚夫的英名,其后的楚王就改由刘交的小儿子担任,刘戊这一系就淡出了历史舞台。本来,他的戏份到汉景帝三年以后就应该结束了,没料想到汉武帝元狩二年,剧情反转,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横空出世,于是他的故事又流传了下来。
解忧公主的故事要从细君公主开始说起。刘细君是谁呢?她是江都王刘建的女儿,刘建因宫廷淫乱,后宫恶习,诛杀汉廷大臣等等罪行被废,覆巢之下,刘细君沦为汉后宫奴婢,元封六年,汉武帝为笼络乌孙国联合夹击匈奴,免了细君的戴罪之身,复为公主出嫁乌孙,这是真正的公主和亲之肇始。虽然汉文帝之时就有公主出嫁西域的故事,但那些都是假公主,其实都是些身份低下的罪犯之女。
细君公主到了乌孙五年就去世了。这里要解释一下,细君公主是扬州人,十里长亭,二十四桥明月,江南水乡娇生惯养的公主,忽然来到天寒地冻的漠北,气候饮食什么的就不用说了,光是那风土人情就令人难以忍受。细君公主多才多艺,自己创作了一首曲子《黄鹄歌》“吾家嫁我兮天一方,远托异国兮乌孙王。穹庐为室兮毡为墙,以肉为食兮酪为浆。居常土思兮心内伤,愿为黄鹄兮归故乡”,她内心的愁闷可见一斑。 细君初嫁乌孙王猎骄靡时,其人年纪已老,夫妻一年见不到几次,细君尚能忍辱偷生,不久乌孙王一命呜呼,按照胡人习俗,细君需嫁新王,也就是老乌孙王的孙子,这是江南女子无法忍受的事,于是细君上书长安,要求归国,但是汉中央政府拒绝了这个要求,反令细君“从其习俗”,细君郁郁寡欢,最终客死他乡。
细君公主去世后,乌孙国再次请求汉中央和亲,当时汉武帝已下定决心平定匈奴,解除北方的后顾之忧,但是准备工作尚未完备,需要乌孙国从背后牵制匈奴,于是答应了乌孙的要求,决定再派一名公主出嫁乌孙,解忧公主从此踏上了漫漫西域路,书写了一段不亚于昭君出塞的旷世传奇。(未完待续)